笔下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笔下文学 > 荒野巨星:从英国流浪开始 > 第20章 天堂庇护所

第20章 天堂庇护所

罗宇下意识地一甩鱼竿,一条活蹦乱跳的鲫鱼就被钓了上来。

看起来,得好几斤重。

麦克看到这一幕,眼睛都直了,像被掐住了脖子的公鸡,原本滔滔不绝的吹嘘声戛然而止。

“你这……运气也太好了吧。”他失了魂一样,喃喃自语。

“我的运气向来很好。”

罗宇没有否认。

他能活到现在,坐在这里钓鱼,就是运气好的证明了。

有的时候要么一条鱼不中,要么一直上鱼。

一条、两条、三条……

短短两个小时,罗宇的收获已经碾压了麦克一宿的收获。

罗宇原本以为麦克会象上次一样露出迷茫或者失望的神色,但他似乎太小看人的适应性了。

“卖吗?”麦克已然很熟练地问起了价钱。

“三十……”

罗宇的话还没说完,麦克已然掏出了五十英镑:

“我想学习你的钓鱼技巧。”

也许是觉得二十英镑不太够,麦克又掏出了五十、哦不,一百多英镑,这已经是他身上所有的零钱了。

“羁拌。”

“羁拌?”

“相信你和钓竿之间的羁拌。”

“什么意思?”

麦克眉头紧锁,露出了和当时大卫同样茫然的表情。

“想象一下,多年之前,一个婴儿出生在海边。”

“他没有母亲,母亲在生下他之后就跟别人跑了,父亲是个渔民,沉默寡言,整天出海打渔,从来不关心他。”

“……”

十五分钟后,罗宇带着五十英镑和一堆感谢离开了河边。

同样,他这次也留下了自己的鱼竿:当做听故事的赠品了。

他倾听麦克的故事,麦克给了他鱼饵;现在反过来,麦克听他的故事,他给留个鱼竿也算礼尚往来了。

早餐的问题得到了解决,罗宇没有去前几天的地方乞讨。

该换个地方了。

由于汉娜的原因,这几天不少人都知道了这里好象有一个奇怪的家伙在拍纪录片,在引起更多人关注前换个地方待两三天是个很好的选择。

怎么去?

徒步。

一路边走边要,总能过去的。

罗宇有种自己在西天取经的既视感。

流浪亦是修行。

他对着摄象头,如是说道,给自己上着价值。

时间很快来到了中午。

出人意料的是,里昂打来电话,诚恳地说因为一些突发事情,今天晚上见不了面了,改成后天亲自赔罪。

态度很诚恳,语气很焦急,罗宇也没什么意见。

但好在他早上吃了早餐,没有选择固执地等待晚上的大餐。

那中午吃什么?

在路上碰到了几个同行,他们沿着街边走着,不知道去哪里。

罗宇跟在他们后面,来到了一个慈善机构的门口,获得了中午的午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我们已经走投无路、没有饭吃的时候,跟着流浪汉,起码饿不到。”

“……”

不仅是午餐,这个慈善机构今晚好象有床位。

在傍晚的时候,罗宇遇到了一个同行。

这一天下来,他遇到过的同行没有一百也得有五十。

但这个名叫“杰夫”的同行最符合他纪录片的素材:

他有着想要脱离流浪汉职业的决心。

至少他是朝自己的摄象头这么说的。

“对于我这种迫切想要找到住处的人来说,如果可以搞到五十英镑,我就可以找个床位住三个晚上了。”

杰夫顿了顿,继续向罗宇讲着自己的规划:

“这些时日,我一直在等待市政府对我的帮助,但在此之前,我还需要乞讨维持生活。”

“那你怎么搞五十英镑?”罗宇问道。

“你看,街对面是一家星级酒店,那里住着很多有钱人,旁边的意大利餐厅也是高消费场所。”

罗宇觉得杰夫没有什么流浪的天赋,从他干净的外表就可以看得出来。

过了半个小时,杰夫得出了结论:越体面的人越没钱。

紧接着,他改变了自己的乞讨策略。

很快——

他就在一个小时里赚到了40英镑,其中有一位,直接给了10英镑。

这就是伦敦流浪汉的日常,也是很多假流浪汉存在的根源。

罗宇对此并不意外,因为如果他全力发挥,能要到更多的钱。

在摄象头的记录下,杰夫从一个失去房子、并且花大量时间求人帮助自己住旅馆的倒楣蛋变成了资深乞丐。

“钱够了吗?”

罗宇转了一圈,询问着这位的收获。

“够了。”

“要去住旅馆吗?”

“我先买点货,和我的朋友来一发。”

事实的真相便是,杰夫今晚的优先事项不是找旅馆,而是解决须求。

这样的人在街头算不上罕见。

之所以选择杰夫记录是因为对方长得老实巴交,是欧美传统形象里“书呆子”的形象,看起来不会骗人,说话也好听。

在亲眼见证对方解决完须求后,罗宇继续着自己的采访:

“你有什么感觉?”

“感觉很爽。”

“你刚才和我说……”

杰夫很聪明。

罗宇的话说到一半,他就知道罗宇想说什么了:

“我一般一个月用一次或者两次,并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

“我认为这是一种解脱,是一种暂时的自我逃避。”

“我没有能力去酒吧花四五十英镑在啤酒上面,我也负担不起六十英镑一晚的旅馆住宿费用……”

“我负担不起这些常人能做到的事情。”

“我十三岁的时候就开始了,这已经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采访结束后,罗宇让汉娜给他支付了200英镑作为采访并且上镜的费用。

杰夫看起来很开心,似乎已经想到这笔钱该怎么用了。

他怎么花钱罗宇并不清楚,他知道的是自己要去慈善机构抢床位了。

今天早上就说过,兰博基尼里睡觉并不舒坦,正好中午打听到慈善机构有床位,他打算去试试运气。

这个慈善机构只在冬天寒冷的日子完全免费提供住宿。

不象图书馆和储物柜,有提前占的那一码事。

每天,庇护所里面都会将所有人及其物品清空,哪怕你前两天在这里一直睡觉,到第三天傍晚的时候也得象普通人一样在门口等着排队。

这个庇护所不算大,也不算小,总共有四十个床位。

罗宇来到时,里面已经住了二十一个人。

在庇护所门口有一个类似于“玄关”的位置,所有人需要将自己的物品放到“玄关”旁边的储物柜里。

储物柜上面贴着告示:“不准喝酒、不准吸、不准打架、不准携带枪支”

这样做的用意是让每个在这里的人都感觉安全。

如果违反了上述的要求,会被请离。

这很合理,不是吗?

进入大堂,罗宇发现了里面是一个大厅式的结构,摆满了桌椅板凳,可以脑补成大学的食堂。

这些桌椅板凳用于吃饭,或者聊天、下棋之类的事情。

到了晚上睡觉时,众人会把它们移走,用来铺放床位。

说是床位,也就是一个床垫,大家打地铺,大通,四十个人并排,同时睡在这个大厅。

这里不光提供床位,还有免费洗澡的地方,还会提供一条免费的毛绒毛巾。

但是这里睡觉的环境却不太好,脑补一下四十个人,晚上总会有人发出声响,打呼噜、咳嗽……

这也是难以避免的事情。

相比于外面,这里简直就象是天堂。

当第二天早晨醒来时,慈善机构的工作人员帮忙移开床垫,恢复桌子。

做完这一切后,开始发放早餐。

住在这里的人有着相同的特质:

似乎是感觉到了“天堂的美好”,也不愿意破坏这里的“美好”,所以他们说起话来轻声细语,文明礼貌,举止行为友善,也不随意评判他人,这些对于这些流浪了不知道多少时日的流浪汉们很难得。

吃完饭后,有人打着台球、有人看着报纸、有人下着棋。

知情的人晓得这里是流浪汉慈善机构庇护所,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老年活动中心。

当中午从慈善机构里出来去往和里昂约定地方的半路上时,罗宇竟然罕见产生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