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笔下文学 > 荒野巨星:从英国流浪开始 > 第24章 罗宇的思考

第24章 罗宇的思考

忙碌了一个下午,晚上空闲的时候和汉娜面对面聊天的时候,对方完全是在用看怪物的眼神看他。

他本来想说什么,但汉娜的反应总是慢半拍,心不在焉的,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见状,罗宇没再说什么,而是来到了慈善机构的门口。

在门口,他遇到了昨晚睡在他旁边的哥们。

叫诺克。

听他的意思是,从前些日子慈善机构开始收人的时候他就呆在这儿了,用他的话说慈善机构很安全。

安全在哪儿?因为头上有屋顶遮盖。

他没有家人,成为无家可归者的契机也是进入监狱:袭警。

至于为什么袭警,以及过程是怎样,结果是怎样,罗宇没有详细问。

诺克也发现了他,他看起来很快开心。

罗宇猜测,大概率是他的计划有了进一步进展:

找个住的地方。

不是说慈善机构这种大通铺,而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地方。

市政府那里可以申请到这类的房子。

在大不列颠,像诺克这样的单身男性有很多都在绞尽脑汁证明自己有资格获得住房。

这里的资格大多数指“身体健康”,有“工作能力”,无家可归者原先不在这群人的行当之中。

但因为战争原因,不少难民涌入英格兰。

为了确保本土无家可归者的生存,英国政府进行了像苏格兰政策的试点工作:

也就是说,在苏格兰,无家可归者也可以申请住房。

诺克就是试点工作中第一批申请的人,当时的他因为一种酒精依赖症,住在医院,医院的人帮他填了申请。

也正如罗宇所猜测的那样,一见面,诺克就说了房子的事情。

房子下来了,政府给他派了专门的车,送他过去。

也算是服务周到了。

罗宇真心为他感到高兴。

诺克离开后,罗宇在慈善机构的门口发了会儿呆,之前排队的人陆陆续续都已经进去了。

“你要进来吗?”

门口的志愿者朝他招了招手。

罗宇笑了笑,拒绝了。

慈善机构睡一天就可以了,带纪录片的观众了解一下,没必要一直睡那里。

那睡哪里呢?

罗宇今天晚上不想睡觉了。

下午因为工作,没有时间为nft的事情制定接下来的计划。

夜晚很适合思考,正是做决定的好机会。

沿着河边,他找到了一个没人的、偏僻的角落。

夜晚很冷,不睡觉的话没有睡袋裹身,身上的外套扛不住寒冷。

罗宇找到一些树枝,生了火。

在城市里生活要比野外简单很多,旁边便利店买个打火机,捡几个树枝,捡一些树叶,火就升起来了。

围在火边,顿时感到暖和了不少。

罗宇掏出了纸张和笔,以膝盖做辅助,在上面写了起来:

技术方案。

只要涉及互联网,不可避免要和技术方面打交道。

尤其是做一个交易的平台。

一个安全可靠的系统是他所需要的。

但创建这些,想必里昂会有专业的人手来解决,但这远远不够,nft数字藏品是区块链。

区块链需要一套严谨且高效的共识机制来确保交易的透明性与不可篡改性。

在数字藏品的交易世界里,任何一点漏洞都可能引发巨大的信任危机,进而让整个平台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除了共识机制,区块链还需要强大的加密算法来保护用户的信息安全和资产安全。

每一个参与交易的用户,都希望自己的隐私得到绝对的保护,自己的数字资产不会被恶意窃取。

平台需要一个极其简化的内置钱包系统,或许可以暂时托管私钥,并无缝对接法币支付信道。不能让用户为了买一个数字藏品,先去学习如何在加密货币交易所完成kyc、购买以太坊、然后进行链上转帐——

这些都得需要找专门的、对口的专业人士来解决。

这样的人怎么来找呢?这是开始要面临的问题。

其次,便是法律问题。

他们所做的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法律法规几乎是空白。

但空白意味着风险,早期野蛮生长,后期极易被监管“一刀切”。

解决方案:必须主动拥抱合规。

在项目激活初期,就组建或聘请一个精通金融科技和知识产权法的法律顾问团队,为数字藏品设计清淅的法律定性——它本质是受区块链保护的、带有权益的数字收藏品,而非金融证券或货币。

所有用户协议、版权声明、交易规则都必须经得起推敲,为未来的监管做好准备。

写到这里,罗宇的笔尖再次移动,写出了第三个,也是最具前瞻性的要点:

生态与价值赋能。

开发或集成简单易用的工具,让艺术家能够亲自参与“数字生命”的创作。

比如上载图层、设置可编程属性,而不仅仅是平台自己去做。

而在设计之初,就要为未来接入各种“元宇宙”平台预留标准的api接口。让用户购买的数字藏品,未来能成为他们在虚拟世界中的形象、家具或身份证明,极大地延伸其使用场景和价值。

……

当罗宇放下笔的时候,纸上密密麻麻写了一大堆有助于帮他理清思路的东西。

再一抬头,天不知何时已经亮了。

又该工作了。

罗宇对着摄象头,总觉得自己给自己套上了一层枷锁。

但是——

有枷锁对于他这种人来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