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浩随即被秘密抓捕。
在强大的证据下,他不得不交代,自己是被那个混血女孩引诱下水的。
最初只是提供一些不是很敏感的内部资料,后来在美色和金钱诱惑下,越陷越深,开始利用工作便利窃取内核技术数据。
他承认使用了王桂兰这条“垃圾信道”进行物理传递,蚂蚁搬家式的泄露了大量情报。
最后一次传递出去的,正是“聚变”项目的部分关键参数。
李小雨在审讯时,特意问及邓丽,但陈浩坚决否认与邓丽有关联
“我从来不和邓丽联系,我真的不知道,她的真实身份。
从来都是一个代号‘老鬼’的人通过加密方式给我下达指令……”
李小雨厉声问道:“老鬼是怎么和你联系的?”
“单线联系。他用的是一次性的加密通信软件,指令简单明了,只告诉我在什么时间、用什么方式、把什么东西放到树洞,或者从树洞取走什么。
我从未见过他,根本不知道他是谁,是男是女,但我感觉他是所里人,因为他对所里情况很熟悉……”
邓丽也被秘密抓捕。
在强大的心理攻势和证据面前,她供述自己如何被身在国外的继父以经济援助及出国为诱饵,一步步被拉拢,最终沦为间谍的过程。
“……他们总是说漂亮国有多好,说帮我安排更好的未来……
我的单线联系人代号‘钉子’,指令都是他下达的。
我用美色诱惑张东升,张东升并不知道我是间谍,但是,他应该能够感觉得到,但他深陷美色旋涡,不能自拔。
我窃取了张东升的账号密码,可以用他的权限做我想做的事。
我的上线是‘钉子’,每次都是‘钉子’指示我,我不知道‘钉子’是谁,是男是女我都不知道,但我感觉他就是835所的人,因为他对所里的情况很熟悉……”
审讯室外的观察室里,吴志远通过单向玻璃看着邓丽的表现,对身边的小静说:“她不象是装的。这个‘钉子’非常谨慎,层层设防。
间谍一般都是单线联系,邓丽是‘钉子’的下线,陈浩是‘老鬼’的下线,邓丽和陈浩互不知情,这很正常,符合间谍组织的特点。
从邓丽和陈浩的供述看,无论是钉子,还是老鬼,都对835所的情况很熟悉,我在想啊,钉子和老鬼是不是同一个人?”
小静沉思了一会,点头认可:“很有可能。”
邓丽承认自己为国外情报机构卖命,但坚决否认杀了张东升。
对老槐树洞的监控小组传来消息:一名形迹可疑的男子在深夜试图从树洞中取走东西,被埋伏的侦查员当场抓获。
经初步审讯,此人正是那家外资咨询公司的员工,是间谍网络的外围交通员,负责在树洞与陈浩进行“死邮箱”式传递。
但他也只知道自己听命于一个代号“邮差”的中间人,对“老鬼”和“钉子”的存在一无所知。
吴志远向楚建国献计:“楚处,我有个想法。
对手很狡猾,钉子和老鬼始终不现身,我们不如创造一个他们不得不亲自出马的局面——引蛇出洞!”
楚建国微笑着鼓励道:“说说看。”
吴志远说出自己的计划:“我们可以利用邓丽这条线。对外,我们继续保持‘案件已破,刘明是主犯,即将结案’的态势,麻痹对手。
但对内,我们可以让邓丽向‘钉子’发送一条紧急求助信息……”
吴志远的计划是:让邓丽用约定的方式联系“钉子”,谎称由于张东升的突然死亡和自己可能被暗中调查,感觉极度不安全,手中还有一份未来得及传递的、关于“聚变”项目最终测试方案的绝密资料备份,实际上是伪造的诱饵,要求“钉子”立即安排她撤离,并当面交接这份重要资料,否则她将采取极端措施自保。
吴志远分析道:“这个‘钉子’身份关键,深知‘聚变’项目的重要性,也清楚邓丽如果狗急跳墙会带来多大风险。
在这种紧急情况下,他很可能不得不冒险亲自出面稳定邓丽,或者至少派出极其信任的内核成员来接手,这就会暴露他的身份或直接指向他。”
楚建国略一思索,认为此计可行,但风险与机遇并存:“可以一试,但必须周密布置,确保邓丽的配合万无一失,并且在整个交接地点布下天罗地网。”
计划激活。在专案组的严密监控和授意下,邓丽用预留的紧急连络方式,向“钉子”发送了那条经过精心设计的求救信息。
信息内容充满了恐慌和决绝,强调了她手中“最后一份重磅炸弹”以及要求立即安排撤离的迫切性。
信息发出后,整个专案组都进入了高度戒备状态。
几个小时后,“钉子”的回信终于来了,但内容却出乎意料的简洁和谨慎:风大,勿动。待指示。
显然,这只老狐狸并没有轻易上钩,他在观望,在试探。
不久后,“钉子”发来了第二条指令,但并非接头安排,而是一个测试:他让邓丽立即去市中心一家大型商场的特定品牌专柜,购买一支指定色号的口红,并在试用装上留下一个不易察觉的标记,然后将口红处理掉。
“他在测试邓丽是否还有行动自由,是否已经被我们控制。”吴志远立刻识破了对方的意图,“如果我们阻止邓丽前往,或者全程监控过于明显,就可能打草惊蛇。”
楚建国当机立断:“放行!但要外松内紧,动用特别跟踪手段,确保邓丽在我们的视线内,但绝不能让她和商场内的任何潜在监控者察觉。”
李小雨带领的行动小组负责执行这次跟踪任务。
他们化装成各种身份的顾客,远远跟在邓丽身后,利用商场内熙攘的人流作掩护,同时调动了商场内外的所有公共监控探头进行辅助观察。
邓丽按照指令完成了购买、标记和处理口红的全过程,期间并未与任何人发生可疑接触。
任务完成后,“钉子”再次沉寂。
这种反复的试探和令人窒息的等待,让专案组的气氛更加凝重。
在邓丽完成商场测试不久,“钉子”发来了第三条指令,这次是一个虚假的接头命令:要求邓丽于凌晨时分,前往城西一个废弃的货运码头。
“这是个烟雾弹!”吴志远在分析会上指出,“凌晨的废弃码头,视野开阔,极易设伏也极易观察。
他很可能不会现身,而是躲在暗处,观察是否有警方或国安的人员出动。”
楚建国赞同这个判断:“他将计就计,想反过来试探我们。
我们将计就计,码头那边,安排少量便衣做常规巡查姿态。
主力按兵不动,耐心等待他真正的杀招。”
果然,凌晨的码头风平浪静,除了几名“恰巧”路过巡逻的派出所辅警,再无异常。
“钉子”似乎通过某种方式确认了码头的安全。
距离“聚变”项目数据自毁设备激活的最终时限,只剩下十几个小时。
如果在此期限内不能揪出“钉子”,不仅内核机密面临彻底外泄的风险,这个深潜的隐患也将继续威胁835所乃至国家的安全。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等待中,“钉子”终于发来了最新的指令。
这次,地点定在了城南的流芳公园,时间是下午四点。
指令要求邓丽在公园中心的观鲤亭等侯,手持一份当日的《江州日报》作为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