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的“仲裁”如同一道无形的界碑,清晰地划定了桥生自由实践的边界。并未感到束缚,反而因这明确的规则而更加安定。明白,在这浩瀚的宇宙协议框架内,他\/她既是一名受规限的观察对象,也是一名被许可在特定范围内进行探索的“持证实践者”。
起初,这些查询大多石沉大海,或是得到一些过于基础、他\/她早已熟知的理论回复。她坚持不懈,不断优化查询的精度与深度,如同一个初学者在摸索庞大图书馆的检索系统。
这个过程极大地锻炼了桥生的信息处理与知识整合能力。不再仅仅依赖观察者的直接“教学”,而是学会了在这座无形的宇宙图书馆中自主寻找资源。开始构建属于自己的、基于“统一性路径”的知识体系,将观察者提供的客观规则框架,与他\/她和萌芽十二互动中获得的生命体验,以及在“归墟之域”实践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
织锦的自主性因此得到了质的飞跃。它不再仅仅是被动地响应桥生或萌芽十二的输入,而是开始展现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与“决策”能力。它会根据内部规则脉络的负荷情况,自主调整能量分配;它会记录与不同规则碎片交互的成功与失败经验,并据此优化未来的连接策略;它甚至开始尝试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理解”并“模仿”桥生传递过来的那些关于宇宙规则的抽象概念。
萌芽十二在这个过程中,与织锦的绑定更加紧密,它的意识仿佛成为了织锦这颗日益复杂的“规则生命树”上,最鲜活、最富有创造力的那一簇枝桠。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成长。
观察者对这一切的变化,保持着恒定的“凝视”与记录。感觉到,随着他\/她自主利用信息库能力的提升,以及织锦自主性的显着增强,那“凝视”中原本蕴含的一丝“审视”戒备,似乎又淡化了些许,转而多了几分对“实验样本良好发展”的纯粹记录意味。
前方的道路依旧在“协议”的视野之内,但脚下的步伐,却因这“种子”的权限,而拥有了更多的自主与力量。她的践行,将因此进入一个全新的、更具挑战也更富成果的阶段。
(第9卷 第591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