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笔下文学 > 农业兴国,从狙击四大粮商开始 > 第53章 数据的重量

第53章 数据的重量

会议在稍作休息后继续进行。

首轮交锋的硝烟尚未完全消散,不少代表的目光仍有意无意地掠过列席区那个年轻的身影。

林伟坦然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对周围的目光毫不在意。

林伟十分清楚,对方绝不会在精心谋划的战场上因一次受挫就轻易放弃,他们必定会转变思路,查找新的突破口。

果然,当议题推进到“新兴作物品种的国际标准探讨”时,一位身着深色条纹西装的中年男士走上了发言席。

他是美利坚西部某知名大学的农业经济学教授哈罗德·温斯顿,同时也是多个国际粮商智库的常客。

“女士们,先生们,我们赞赏并鼓励为应对恶劣环境所开展的农业科技创新,例如在极端干旱地区进行的作物改良尝试。这类努力无疑具有独特的生态价值和……观赏性。”

他刻意在“观赏性”一词上稍作停顿,随后话锋一转。

“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国际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农业标准,其制定基础应当立足于能够适应主流农业环境,并具备大规模商业化推广价值的作物品种。一个或许能在沙漠试验田中表现优异的‘特供’品种,是否能够代表广泛的适应性?在常规的水肥条件下是否能够保持稳定?这都是关乎标准制定的严谨性。我们不能,也绝不应该,让一些局限于特殊环境,缺乏广泛验证的‘个案’,来影响甚至左右关乎全球粮食贸易稳定与安全的通用准则。”

温斯顿的发言,相较于德维尔更具策略性。

他避开了复杂的技术路线争论,转而从“普适性”和“商业价值”角度发起攻击,试图将“神农大豆”限定在“沙漠特产”的狭隘定位上,从而从根本上剥夺其参与制定主流标准的资格。这一招,不可谓不刁钻。

会场内再次响起低语声。

许多来自农业条件正常国家的代表流露出思索的神情,显然,温斯顿的论点触及了他们更为关注的现实利益。

林伟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笑意。

果然如【洞察之眼】所预判的那样,对手转换了攻击角度。

可惜,他们并不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一个具备超越时代信息处理与洞察能力的对手。

在【洞察之眼】的辅助下,林伟对“神农大豆”的认知早已超越了常规试验数据的范畴。

他不仅能洞悉作物当下的状态,更能洞察其基因层面的潜力以及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趋势。从决定参加这次会议起,他就已预见可能面临的各种质疑,并为此做好了充分准备。

他没有再次举牌,而是向坐在前方的陈连山教授递了个眼神。

同时,周启明副部长也心领神会,通过代表团内部的沟通渠道迅速进行了调整。

很快,便轮到华国代表团的一位农业官员进行例行发言。

他并未反驳温斯顿的论调,而是依照既定策略,顺势提出了补充展示的请求。

“主席先生,各位代表。”

这位官员语气沉稳道。

“为更全面地展现我方所提及的‘神农’大豆品种的真实潜力,避免因信息不完整而产生误解,我方请求在此展示一份该品种在多种典型农业环境下的系统性评估数据。”

获得主持人许可后,会议工作人员协助华国代表团,将一份早已准备妥当的加密数据包通过会议系统投射到了主屏幕上。

刹那间,清淅的数据图表和实景照片呈现在所有与会者眼前。

“诸位请看。”

华国官员操控着演示界面,“这是‘神农’大豆品种在过去一个完整生长周期内,于三个截然不同的农业生态区获取的并行对比数据。”

“第一组数据,来自华国黑省,这里是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属于常规农业区,推广种植面积达一百万亩。平均亩产三百零二公斤!平均出油率百分之二十九点五!”

屏幕上展示出广袤黑土地上连绵起伏的豆田,以及收割、测产、采样的现场照片。

那金黄的豆海和庞大的机械作业场景,本身便带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会场内响起一阵压抑的惊呼。

这个数据,已全面超越了目前国际上主流推广的转基因大豆品种。

“第二组数据。”

官员切换画面,“数据源自华国东海市郊,这里是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区试验田。平均亩产三百一十五公斤!平均出油率百分之三十点一!”

这组数据再度引发了一阵骚动。

尤其是在与黑省的数据对比之后,更凸显出该品种即便在并非优越的土地上,也具备极为出色的性能。

“接下来是第三组数据。”

官员提高了几分音量,画面切换到那片令人印象深刻的萨勒曼沙漠绿洲,“正如各位之前所了解的,在极端干旱,高蒸发的沙漠环境中,采用新灌溉种植模式,‘神农’大豆的亩产依旧达到了两百五十八公斤!出油率维持在百分之二十八点八!”

三组数据并列呈现。

从世界级的黄金玉米带,到普通的温带农田,再到被视为生命禁区的沙漠,“神农”大豆的内核品质——产量和出油率,始终保持着惊人的高位状态!

这还仅仅是宏观层面的数据。

紧接着,屏幕上开始滚动展示更为详尽的指标对比。

脂肪酸组成中,有益健康的油酸、亚油酸比例稳定,且显著高于市场参照系。

对常见病虫害如胞囊线虫、灰斑病的田间抗性评级均达到高抗水平。

一份份图表,一组组数据,构筑起一道无可辩驳的证据壁垒。

就算是个傻子也能看出,“神农”大豆绝非仅仅是为沙漠而生的“特供品”,它是一个在多种环境中都经受住了考验,展现出全面优越性和惊人适应性,真正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突破性品种!

温斯顿教授先前的发言,在这些确凿无疑的数据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甚至有些滑稽。

林伟静静地看着会场内众多代表脸上的神情,他们从最初的狐疑到接踵而至的惊愕,由惊愕演变为震撼,再从震撼陷入沉思。

此刻,“神农”大豆的名号,已然深深烙印在这些来自全球各地的农业官员、学者和企业代表的脑海里。

那位代表华国发言的官员,适时抓住这一契机,铿锵有力地总结道:

“各位,数据胜于雄辩!我们展示这些内容,并非单纯为了凸显某一品种的优异。我们更期望借此阐明一个理念:真正的农业科技创新,其发展方向不应被少数利益集团设置的‘技术路线意识形态’所禁锢和裹挟!技术的价值,在于它能否切实应对全球面临的粮食安全、水资源、环境可持续等现实挑战!农业的目标,是为全人类缔造更美好、更稳定的未来,而非沦为维护技术霸权和市场拢断的工具!”

这番话语,宛如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巨大的涟漪。

许多来自发展中国家、同样饱受技术壁垒和粮食安全问题困扰的代表,眼中闪铄着光芒。

他们彼此交换眼神,低声交谈,频频颔首。

长久以来,他们在农业技术领域几乎毫无话语权,只能被动接受由发达国家及其背后企业制定的规则和标准。

而今日,华国代表展示出的坚实成果和鲜明立场,仿佛为他们开启了一扇全新的窗口。

一种开始撼动西方长期拢断的技术话语权的氛围,在会场中悄然弥漫开来。

与此同时,在会场后排嘉谷国际的席位上,亚历克斯·怀特脸色越来越难看。

他放在膝盖上的手不自觉地紧握成拳,他看着屏幕上那三组刺眼的数据,又猛地将视线转向列席区那个始终神色镇定的年轻人。

“林……伟…”

他在心中默念着这个名字,一股杀意在他心中升起。

他原本以为这不过是一场能轻松掌控的游戏,最多只是碰到了一点小麻烦。

但如今,他彻底明白,这个年轻人以及他所代表的“神农”项目,绝非什么小问题,而是足以动摇嘉谷乃至整个四大粮商在全球大豆产业布局根基的心头大患!

对此人,不能再有半点轻视了。

“通知下去,‘涅盘计划’的舆论部分即刻全面激活!动用所有缺省渠道,我要在最短时间内,让关于基因编辑技术不可控风险的科学讨论,充斥所有主流媒体和学术圈!”

助理感受到上司语气中的决绝,心中一凛,立刻点头领命,迅速跑出会场,拿出手机开始操作起来。

亚历克斯的目光再度投向林伟,眼神阴鸷。

这是一场战争!

但这场战争远未结束,舆论的武器、规则的武器、资本的武器……他们还有诸多底牌可打。

他倒要看看,这个凭借些许技术和运气崛起的年轻人,能否抵挡得住接下来更为汹涌澎湃的惊涛骇浪。

两人的目光在空气中短暂交汇,仿佛有一道电光闪过。

林伟的脑海中,浮现的是父亲林铭在办公室凝望远方时的沉重背影,是陈连山教授在实验室里通宵达旦后布满血丝却依旧执着的双眼,是黑省农田里农户们看到高产大豆时那充满希望的笑容,更是未来那片在萨勒曼沙漠中顽强绽放的绿色奇迹……

这一切,凝聚成他此刻内心不可动摇的信念。

他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神农”项目,一家香农集团,更是身后那个决意要在农业科技领域挺直脊梁的国家,是千千万万渴望端稳自己饭碗的人民。

那眼神仿佛在无声地宣告:

“战场,你选;战争,我打。”

“无论是技术之争、舆论之辩,还是资本博弈,尽管放马过来。”

“我,以及我所代表的一切,必将奉陪到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